从运营视角看京东天猫二选一
双十一前夕,京东天猫再爆二选一拉锯战。京东在黑板报贴出木林森要求撤销在京东双十一会场的资源请求,原因是因为某电商平台要求不能在其他电商平台参与活动,不然就不给于资源。随后京东出离了愤怒,火速将木林森的网店关闭,并宣布永不合作。
作为涉事网店,也作为在鞋业里有一定知名度的木林森,同样出离了愤怒,迅速反击,在阿里的主场微博发布题为《京东,你不懂我,我是木林森,但你只见树木难见森林》,指责京东粗暴关店,并宣称再也不跟京东玩儿了。
虽然京东并未提及天猫的字眼,但此次无不指向天猫。木林森在跟京东要求撤下活动资源的邮件里,就已经表明,是由于木林森也参与了京东的活动,而被某平台撤掉了主会场坑位,也就是下架,为赶最后一波的手淘资源,而做出这个要求。这只能是天猫。
随后,天猫也做出反应,为木林森撑腰,隐晦而十分明显地指京东是公关秀,并以请求的口气,暗示京东消费消费者、让商家流血、自欺欺人。
作为运营一枚,我试图从运营的角度,来解析猫狗大战的二选一撕逼战。
一、二选一,争夺商家、市场掌控度,确保话语权与资源价值
#p#分页标题#e#
二选一其实从京东拓展类目,进军第三方开放平台时,就已经是一个每年都会有的现象。这牵涉到平台方对商家资源的掌控力度,也牵涉到各自平台的含金量以及商业利益。京东本是自营,但自从也做第三方开放平台,就与天猫形成了直接竞争关系。京东给了天猫的商家,多了一个选择。原本只能在天猫扑腾的网店商家,如果报不上活动,还可以有另外的选择。我们完全可以说,京东在一定程度上,消解了天猫B2C领域的垄断特性。
#p#分页标题#e#
天猫如果还想保证目前的势头,不被京东再次冲击,很明显一定会做一些动作的。这就是为什么虽然已经出台了不能禁止商家选择平台做促销活动的规则,有触犯法律的危险,但还是不惜打擦边球。如果有一天,第三方商家在京东上参与活动,与天猫差不多的订单,天猫的资源价值,就会大为降低,对商家的掌控力度,也就会随之减弱,就会有更多的商家,流入京东。这是天猫不能看到的。
二、二选一之下,木林森的错误选择
在我看来,这次事件,京东是受害者,是被打击者。同样,木林森更是平台二选一拉锯战中的牺牲品。但是,木林森并不完全无辜,出了这样的问题,我个人对木林森的网店运营能力表示怀疑。
作为一个有些知名度的鞋业品牌,运营了这么些年,居然还没有了解中国电商界的尿性,没有预见到可能出现的风险,这本就是不可原谅的。更重要的是,在被平台方胁迫后,居然做出了一个非常不理智的动作,做出了可能对自己更加不利的决策,这更加不可饶恕。
#p#分页标题#e#
木林森在两家电商平台上,都获得了双十一的活动资源。但是很不幸,被天猫察觉到了,然后活动资源被取消,也就是他们所说的被下架了。已经到了这一步,就算是撤掉京东的资源,天猫也不会重新给他资源。但木林森的运营人员,居然寄托于手淘活动,来弥补痛失天猫主场活动的损失,进而完全不考虑京东的利益,要求撤下资源。这一点,本来就是非理性的。手淘当然也能引来了流量,在双十一当天,也能促进成交,但时间紧迫,能不能上都不一定的。按照之前天猫撤下他们活动资源的情况下,木林森不具备与天猫沟通获得手淘资源的能力。所以,他们的选择,非但不能弥补损失,更有可能激怒京东。一个稍微有些经验的运营,是不可能做出这样的选择的,除非天猫小二明确表示只要撤下就给上。更何况,手淘也不一定能比京东双十一的订单多。更重要的是,这是完全没有信誉的做法。已经安排好了的资源,活动已经开始了,你这时候撤掉,这毫无疑问是运营到京东的运营的,也是打京东的脸,让京东在电商市场与消费者群体中信誉尽失。别说什么没有签合约,口头的契约,也是要遵守的。木林森的做法,既不理智,也毫无信用可言。
#p#分页标题#e#
木林森的文章指责京东,小编只看到了文章里的胡言乱语,只看到了非理性的愤怒表述。他们也不去想想,究竟是谁先对他们下手的,是天猫!天猫下架他们的资源,损失理应更大。木林森为了掩饰自己的错误,将愤怒的情绪发泄到京东头上,而不敢对天猫发出一言。这也算是电商界的奇葩了。
三、如何选择平台,是当今网店商家必须要过的一关。
#p#分页标题#e#
现在电商平台很多,选择也很多。但含金量高一些的,其实也就是京东天猫了,运营好了,还是可以出业绩有利润的。两个平台,各有自身的运营逻辑,也各自有优缺点,大家可以根据自身状况,拉决定如何选择以及在各家平台的投入力度。
但有些商家,就不大明智了。
天猫开几家店,京东开几家店,一号店开几家店,当当网还开几家店,苏宁更有几家店。这样遍地撒花的结果,是分散了资源,最终导致没有一家店铺能运营成功的。而且由于每家的运营逻辑不同,在不同平台之间切换,争取资源的方式及运营的思路,都不大一样,很少有商家能自如切换的,往往会造成很大的漏洞,以及产生大量的不可预知的危机。京东与天猫二选一,就是其中一个小的不能再小的坑。木林森掉进这个坑了,还选择了一个最不理智的应对措施,是不值得同情的。
我对商家的忠告是,选择好一个平台,认认真真地做好,比遍地撒花要强很多。不然,在每一个平台上的表现都很平庸,投入产出比就不大划算了。
四、有些话,大家都应该听一听,不正当竞争,最终会害了自己
店大欺客的现象,在当今的电商平台界,是避免不了的。平台大了,商家多了,谁都照顾不过来。
#p#分页标题#e#
看一看,无论在天猫,还是在京东,其实现在成功运营一家网店,成本并不比线下实体少。如果不怕各位说我危言耸听,我甚至会跟大家说,在线上成功运营一家网店,会是线下店铺投入的百倍以上,上不封顶。因为不投入,生意就很惨淡,甚至可能还比不了线下店铺的声音。
这一点在天猫上更加明显。天猫的入驻费用、保证金,最少是十万起步吧?
天猫每个类目,都有无法计数的商家,要想有生意,那只能投入大量的直通车、钻展、硬广费用,以及聚划算的坑位费,还要雇人刷单,做出上万的销量,成为爆款,才有可能有出路。或者先拿出几十万上百万的亏损低价促销获取用户,不然就只能是半死不活。
#p#分页标题#e#
天猫小二对京东说的话:不要再让商家流血了。我认为其实天猫也应该对自己说。天猫商家的血,流得更多,可谓是血流成河,都贡献给了天猫。如果天猫不给天猫的商家想办法止血,给更多的商家一条盈利的路,天猫的大批量商家持续外流,是根本无法避免的。也是“二选一”所不能阻止的。如果每年只有双十一那些参与活动的商家能最终盈利,谁又能持续地跟天猫一起玩儿呢?
无论京东也好,天猫也罢。小编认为,在指责对方的同时,也应该反思下自己的做法,是否真的就那么理所应当。京东与天猫,都是有能力建立起更加完善的商业生态的平台,理应以身作则,为电商界乃至于中国商业界,做出表率,努力不断完善规则,让加入各自平台的商家,都能通过自己的努力,挣到钱,而不是只顾各自平台的盈利,而忽视电商商家的利益。大家入驻到京东、天猫,为的是出售商品,服务买家,获取利润,而不是给无故给平台送钱。大家入驻电商平台,都是交了钱的。最少,一些基本的服务,一些基本的流量,一些基本的坑位,基本的出路,还是要给一点。不能钱收了,就不管人家的死活了。这本就是杀鸡取卵的做法。
#p#分页标题#e#
对于京东,我认为可以在平台规则上,跨度更大一些,成立一个专门研究如何服务商家的部门,不断地提升商家的盈利能力,完善平台生态,才有可能在接下来的竞争中取胜。京东目前的一些运营逻辑,还是有一些问题的。不然也不至于被如此欺负。
(作者:李金林,昵称三章六款,运营三章电商自媒体(),从业经验丰富,欢迎与大家一起交流。我的微信公众号:lijl2015)
#p#分页标题#e#
双十一前夕,京东天猫再爆二选一拉锯战。京东在黑板报贴出木林森要求撤销在京东双十一会场的资源请求,原因是因为某电商平台要求不能在其他电商平台参与活动,不然就不给于资源。随后京东出离了愤怒,火速将木林森的网店关闭,并宣布永不合作。
作为涉事网店,也作为在鞋业里有一定知名度的木林森,同样出离了愤怒,迅速反击,在阿里的主场微博发布题为《京东,你不懂我,我是木林森,但你只见树木难见森林》,指责京东粗暴关店,并宣称再也不跟京东玩儿了。
虽然京东并未提及天猫的字眼,但此次无不指向天猫。木林森在跟京东要求撤下活动资源的邮件里,就已经表明,是由于木林森也参与了京东的活动,而被某平台撤掉了主会场坑位,也就是下架,为赶最后一波的手淘资源,而做出这个要求。这只能是天猫。
随后,天猫也做出反应,为木林森撑腰,隐晦而十分明显地指京东是公关秀,并以请求的口气,暗示京东消费消费者、让商家流血、自欺欺人。
作为运营一枚,我试图从运营的角度,来解析猫狗大战的二选一撕逼战。
一、二选一,争夺商家、市场掌控度,确保话语权与资源价值
#p#分页标题#e#
二选一其实从京东拓展类目,进军第三方开放平台时,就已经是一个每年都会有的现象。这牵涉到平台方对商家资源的掌控力度,也牵涉到各自平台的含金量以及商业利益。京东本是自营,但自从也做第三方开放平台,就与天猫形成了直接竞争关系。京东给了天猫的商家,多了一个选择。原本只能在天猫扑腾的网店商家,如果报不上活动,还可以有另外的选择。我们完全可以说,京东在一定程度上,消解了天猫B2C领域的垄断特性。
#p#分页标题#e#
天猫如果还想保证目前的势头,不被京东再次冲击,很明显一定会做一些动作的。这就是为什么虽然已经出台了不能禁止商家选择平台做促销活动的规则,有触犯法律的危险,但还是不惜打擦边球。如果有一天,第三方商家在京东上参与活动,与天猫差不多的订单,天猫的资源价值,就会大为降低,对商家的掌控力度,也就会随之减弱,就会有更多的商家,流入京东。这是天猫不能看到的。
二、二选一之下,木林森的错误选择
在我看来,这次事件,京东是受害者,是被打击者。同样,木林森更是平台二选一拉锯战中的牺牲品。但是,木林森并不完全无辜,出了这样的问题,我个人对木林森的网店运营能力表示怀疑。
作为一个有些知名度的鞋业品牌,运营了这么些年,居然还没有了解中国电商界的尿性,没有预见到可能出现的风险,这本就是不可原谅的。更重要的是,在被平台方胁迫后,居然做出了一个非常不理智的动作,做出了可能对自己更加不利的决策,这更加不可饶恕。
#p#分页标题#e#
木林森在两家电商平台上,都获得了双十一的活动资源。但是很不幸,被天猫察觉到了,然后活动资源被取消,也就是他们所说的被下架了。已经到了这一步,就算是撤掉京东的资源,天猫也不会重新给他资源。但木林森的运营人员,居然寄托于手淘活动,来弥补痛失天猫主场活动的损失,进而完全不考虑京东的利益,要求撤下资源。这一点,本来就是非理性的。手淘当然也能引来了流量,在双十一当天,也能促进成交,但时间紧迫,能不能上都不一定的。按照之前天猫撤下他们活动资源的情况下,木林森不具备与天猫沟通获得手淘资源的能力。所以,他们的选择,非但不能弥补损失,更有可能激怒京东。一个稍微有些经验的运营,是不可能做出这样的选择的,除非天猫小二明确表示只要撤下就给上。更何况,手淘也不一定能比京东双十一的订单多。更重要的是,这是完全没有信誉的做法。已经安排好了的资源,活动已经开始了,你这时候撤掉,这毫无疑问是运营到京东的运营的,也是打京东的脸,让京东在电商市场与消费者群体中信誉尽失。别说什么没有签合约,口头的契约,也是要遵守的。木林森的做法,既不理智,也毫无信用可言。
#p#分页标题#e#
木林森的文章指责京东,小编只看到了文章里的胡言乱语,只看到了非理性的愤怒表述。他们也不去想想,究竟是谁先对他们下手的,是天猫!天猫下架他们的资源,损失理应更大。木林森为了掩饰自己的错误,将愤怒的情绪发泄到京东头上,而不敢对天猫发出一言。这也算是电商界的奇葩了。
三、如何选择平台,是当今网店商家必须要过的一关。
#p#分页标题#e#
现在电商平台很多,选择也很多。但含金量高一些的,其实也就是京东天猫了,运营好了,还是可以出业绩有利润的。两个平台,各有自身的运营逻辑,也各自有优缺点,大家可以根据自身状况,拉决定如何选择以及在各家平台的投入力度。
但有些商家,就不大明智了。
天猫开几家店,京东开几家店,一号店开几家店,当当网还开几家店,苏宁更有几家店。这样遍地撒花的结果,是分散了资源,最终导致没有一家店铺能运营成功的。而且由于每家的运营逻辑不同,在不同平台之间切换,争取资源的方式及运营的思路,都不大一样,很少有商家能自如切换的,往往会造成很大的漏洞,以及产生大量的不可预知的危机。京东与天猫二选一,就是其中一个小的不能再小的坑。木林森掉进这个坑了,还选择了一个最不理智的应对措施,是不值得同情的。
我对商家的忠告是,选择好一个平台,认认真真地做好,比遍地撒花要强很多。不然,在每一个平台上的表现都很平庸,投入产出比就不大划算了。
四、有些话,大家都应该听一听,不正当竞争,最终会害了自己
店大欺客的现象,在当今的电商平台界,是避免不了的。平台大了,商家多了,谁都照顾不过来。
#p#分页标题#e#
看一看,无论在天猫,还是在京东,其实现在成功运营一家网店,成本并不比线下实体少。如果不怕各位说我危言耸听,我甚至会跟大家说,在线上成功运营一家网店,会是线下店铺投入的百倍以上,上不封顶。因为不投入,生意就很惨淡,甚至可能还比不了线下店铺的声音。
这一点在天猫上更加明显。天猫的入驻费用、保证金,最少是十万起步吧?
天猫每个类目,都有无法计数的商家,要想有生意,那只能投入大量的直通车、钻展、硬广费用,以及聚划算的坑位费,还要雇人刷单,做出上万的销量,成为爆款,才有可能有出路。或者先拿出几十万上百万的亏损低价促销获取用户,不然就只能是半死不活。
#p#分页标题#e#
天猫小二对京东说的话:不要再让商家流血了。我认为其实天猫也应该对自己说。天猫商家的血,流得更多,可谓是血流成河,都贡献给了天猫。如果天猫不给天猫的商家想办法止血,给更多的商家一条盈利的路,天猫的大批量商家持续外流,是根本无法避免的。也是“二选一”所不能阻止的。如果每年只有双十一那些参与活动的商家能最终盈利,谁又能持续地跟天猫一起玩儿呢?
无论京东也好,天猫也罢。小编认为,在指责对方的同时,也应该反思下自己的做法,是否真的就那么理所应当。京东与天猫,都是有能力建立起更加完善的商业生态的平台,理应以身作则,为电商界乃至于中国商业界,做出表率,努力不断完善规则,让加入各自平台的商家,都能通过自己的努力,挣到钱,而不是只顾各自平台的盈利,而忽视电商商家的利益。大家入驻到京东、天猫,为的是出售商品,服务买家,获取利润,而不是给无故给平台送钱。大家入驻电商平台,都是交了钱的。最少,一些基本的服务,一些基本的流量,一些基本的坑位,基本的出路,还是要给一点。不能钱收了,就不管人家的死活了。这本就是杀鸡取卵的做法。
#p#分页标题#e#
对于京东,我认为可以在平台规则上,跨度更大一些,成立一个专门研究如何服务商家的部门,不断地提升商家的盈利能力,完善平台生态,才有可能在接下来的竞争中取胜。京东目前的一些运营逻辑,还是有一些问题的。不然也不至于被如此欺负。
(作者:李金林,昵称三章六款,运营三章电商自媒体(),从业经验丰富,欢迎与大家一起交流。我的微信公众号:lijl2015)
版权声明:
作者:huiasd
链接:https://www.ywlyd.com/yiwu/dianshangzixun/2015/895.html
来源:义乌巍巍中艺进出口有限公司义乌小商品两元店货源批发网
文章版权归作者所有,未经允许请勿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