悼念张锐,谈春雨和互联网商业的三个问题
摘要:任何时候都不是没有机会,只要辅以正确的战略调整和策略行动,还是能够破茧重生
春雨医生APP的张锐先生不幸离世,我也很心痛。昨日(10.6)凌晨得知此噩耗,我心中默默的双手合十,为互联网商业创业者辛劳感叹的同时,真挚的为张锐先生悼念。
我在《互联网+2.0:供给侧改革与企业转型升级路线图》一书中首次讲述了“中国互联网7年一个周期”的研究理论。从1995年开始,中国互联网业已经经历了3个周期。在这过去的3个周期里,网络工程师、开发工程师、产品经理分别占据了潮头,典型的特征便是高薪。而2016年前后是第3个周期的结束。在周期交替的几年里,都会爆发出大量的行业发展问题,其中的大多问题又被大量的媒体喧闹所淹没,少有能够深入剖析出其中经验的声音,因而更引不起从业者的关注与思考。但媒体舆论的规律有时候又是残酷的,只有出现了“大事”,只有出现了血的教训,才能给予行业群体性反思的机会。
不免要提一下前段热议的互联网公司阶段性上班“996”一事。“996”即:早9点到晚9点,每周工作6天。这个也引起一些关于“过劳”的声音。其实,只要真正在互联网公司做过,都少不了经历类似“996”的安排。我在互联网公司从业时,曾经历过“双10”,即早10点到晚10点。如果遇上大的产品或模块上线,那更是没有时间和休息的概念。甭管是“996”或“双10”,其作用和意义都无法对冲一个商业体(创业团队或商业企业)战略上的问题。任何时候,战略上的失误才是造成所有商业问题和商业组织问题的关键。
问题一:模式的战略性失误
春雨医生APP 2011年上线。最初张锐先生与创始伙伴研究了美国APP商店排名中健康类前列的应用,发现多是减肥饮食相关,他们折腾了一个多月转向在线诊疗,他们认为国内复杂的医患关系和不均衡的医疗资源是机会。客观讲,的确是机会,甚至现在也是机会。但选择了在线医疗,却注定是一条极端艰难的道路。这样的一个战略方向,需要有大把的资源、机会和强劲的核心力。
直到现在,在媒体公开的春雨高管团队中的人员构成里,还没有一位真正的资深医疗行业从业者,哪怕是顾问。高管多是媒体出身。要知道,中国互联网发展的第2个周期(2009年前后)已经过去了,“外行颠覆内行”的效应早已失效。而面对中国医疗这一最艰难的高山,攀登与征服的困难很快就能无情的磨砺出发时的激情与热血。
且不说“互联网医疗”,就是互联网医疗广告,也是出问题最多的。例子也不用举,大家都知道。现任国家工商总局党委书记、局长张茅在卫生部任职时,就对国内一些搜索引擎公司说过:“你们给我离医药方面远点”。那些存在的问题,是现实,不仅仅是体制问题,也不仅仅是某一种商业创新可以解决,那些问题有着复杂的时代背景。对于商业公司来说,尤其是创新型互联网公司,被一些既有的不规范商业力量左右,艰险难免。我支持所有的医疗行业创新,当然也支持春雨,创新者应当受到敬重。但这又与具体怎么走路,是完全两个层面的事。具体走路,要先确保战略方向不失误。
互联网商业和企业互联网转型的战略到底怎么定?在我的课和已出版的两本书里都有论述,其中最基础的便是四维论,即:初始时重在营销、稍大就要有产品(核心力)、再大才是平台、更大到BAT级别才是生态。这个不能乱。这几年,互联网商业理论界最被误导使用的一个理论便是“平台战略”。客观说,直接奔着平台去,不是不可以。那得,需要慢。要变成医疗卖手制,这需要一个过程。其中,最关键还不能跨过的便是产品(核心力)。
而对春雨来说,团队的媒体经验很快使其脱离了初始阶段,这个时候资本力量的进入,却又直接导向了第二个问题。
问题二:被风口、O2O等热词裹挟
资本历来是短视的。资本或推动,或受益于,一些风口热词。初始主打“轻问诊”模式的春雨很快便去尝试那些热词代表性的做法,几年里便尝试推出空中医院、私人医生、健康档案等业务,2015年还开了线下诊所,那时候极端不靠谱O2O大热。但事实一遍又一遍的证明,“风来了猪都飞”那样的群体性反智行为只会制造灾难和财富资源的海量浪费。
而对一个创业组织的第一领导人来说,是所有压力的Owner。有媒体报道讲:
#p#分页标题#e#
张锐一直承担着莫大的压力。他2015年接受采访时坦言:“我确实很焦虑。”“每天吃不好睡不好,晚上睡前会担心资金链断了怎么办,早上又打起精神鼓励自己说,自己的产品解决了那么多人的痛苦,这么有价值,一定会拿到钱,只是‘缘分不到’”。精神上的压力很快反馈给身体,一个最明显的变化是他两边的鬓角全白了,从医多年的父亲跟他说,这是植物神经紊乱。
资本的短视又一个表现便是浅薄。资本不能解决具体的专业问题,专业问题只有商业实业才能解决。在资本与商业实业的博弈中,必须商业实业来主导。这就是我在讲课和两本书里反复提到的要“使用资本,不被资本使用”。使用资本是互联网商业和企业互联网转型的软实力之一。但是,资本与商业实业之间从来不是对立关系,更不是矛盾关系,是一种比肩的伙伴关系。商业实业遇到问题,资本肯定着急。一着急,资本给予的解决办法往往武断而治标不治本。另外,被各种演绎的互联网新贵爆富神话,又总是诱引着商业实业,尤其是是互联网创业者,都梦寐以求的想跨越漫长的“原始积累”,都想一步登天的迈入玩资本的那个圈。根本谈不上工匠精神。
对团队和组织来说,真正的、而不是标榜的工匠精神,才是培养出“使用资本,不被资本使用”能力的唯一路径。这种精神才是真正的软实力。
问题三:互联网创业的软实力
今年(2016),内容创业是所谓的风口。大量的媒体人和年轻创业者进入了创业队伍,有的已拿到投资,但也有很快就爆出问题而半死不活的,例子也不举了,业内人士早都知晓。先不说风口创业是最不靠谱的做法,仅说内容创业这个东西,是很难形成的健康商业闭环,更难形成独擅的核心力。其中,软实力缺失又是问题的关键。
中国历史上有很多优秀的媒体人,现在也有很多。但从大面上来看,媒体人普遍缺失实业阅历,媒体人的特殊属性往往使其容易发现问题,却难以解决问题。甚至,媒体人往往还容易表现出一种“英雄主义”,有时候甚至是一种对抗,其中又不乏与体制化得东西去对抗。而对抗从来就是商业人的大忌。理想主义的媒体人没有挫骨削肉的涅槃,极难转型为真正的商业人。商业人讲的是柔,讲的是顺势而为的眼光,真正的商业大家更是得有深植泥土的阅历积累。
从传统媒体,到新媒体,人人都是自媒体。媒体人其实是知识分子的典型代表,知识分子无论什么时候都是受人敬重,这种基本的价值观不能动摇。但是越是追求所谓真理和“自由而无用”的知识分子,在这个时代越容易表现出问题。最近几年也常有高校精英师生的自杀事件。如果单纯的总结,那就是:做自媒体容易,但形成真正的自商业,难。如果操作不好,会由“难”(二声)转“难”(四声)。要想真正的华丽转身为商业人,绝不是读万卷书就可以的,还得行过万里路。知从行中来,而不是仅仅知道了去做。暂时没行过万里路,那就向行过万里路的人虚心请教,能避免很多的弯路。
说远了。
回到春雨。最大的困难是什么呢?真的不是解决信息不对称,解决信息不对称是最容易被同行和竞争对手复制的,最大的困难和问题是:真正牛的医生,尤其是对互联网不敏感的老医生,平时在职的份内工作就累的不行了,他们很难有动力下班了再到APP上去解答在线患者问题。这背后,其实又是一个更大的不靠谱的东西,这个不靠谱的东西叫“分享经济”,这个东西也是所谓的风口,分享经济其实还是“免费”“屌丝逆袭”那些东西的延续。先不说分享经济,单纯拿在线问诊来说,这确实是个体制化问题。如上文所述,体制化问题有着复杂的时代背景,要想解决和改善,需要全社会的资源和机遇。在应对这种体制化问题时,知识分子的理想主义很难拿捏住创新的度。春雨等互联网医疗APP的创新,是进步的尝试。只是从现在的行业发展来看,前途并不明朗。
但是,任何时候都不是没有机会。只要辅以正确的战略调整和策略行动,还是能够有破茧重生的机会。不只是春雨,很多后继的移动医疗创新更有机会。我前几天发了条微信朋友圈:
上月南京的常总问我他们一个移动医疗的商业项目,有采集生理数据的硬件。我一听,就觉得时候不对啊,那一波已经过去了,已无法快速卡位了。从去年开始,所有的互联网医疗类创业都遇到了整体坍塌式溃败,规律上看这是必然的。再有这类想法的项目,已难再获得短视资本的青睐,更不会有用户的期望,用户已经看明白了,那些不靠谱的。但不是没有机会。有两条路径,一是嵌入一个既有先行者的平台,但做这个平台的上游,什么平台就不提了;二是不要急于与互联网融合,更不要跟风概念,做精深,专注在芯片级,向下生长,成为智能医疗的隐形冠军。这两条路径共有的要求是不要去模仿也不要去看所谓的同行做什么,互联网商业没有同行,模仿复制的商业模式必死。这就是在我的课与《互联网+2.0》《自商业》两本书里都反复强调的第五特征――不可复制性。
机会随时都有,但我们应正确的去做。做之前,还应看得深、看得透。
最后,再次悼念张锐先生。愿逝者安息。
版权声明:
作者:huiasd
链接:https://www.ywlyd.com/yiwu/dianshangzixun/2017/1624.html
来源:义乌巍巍中艺进出口有限公司义乌小商品两元店货源批发网
文章版权归作者所有,未经允许请勿转载。
9月8日,苹果7正式发布,苹果首次采取了“同代不同配”的设计,即4.7吋和5.5吋采取了完全不同的设计,主要区别是5.5吋Plus版引入了双摄像头。正是因为这一设计,让iPhone)">
文/毛启盈(公众号:maoqiying2008)
)">